

「升官發財請走它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郭力恆之死給我們的啟示-
日前驚聞前海軍上校郭力恆病逝內心悸動不已,因端午節才彼此問候,他沒提到健康出問題,我沒想到21年的苦牢沒能擊倒他,卻被病魔輕易擊敗。難怪胰臟癌素有「癌中之王」稱號,等發現時往往已神仙難救。
隨著郭力恆的過世,代表「拉法葉艦弊案」已畫上休止符,而「尹清楓命案」亦同時宣告翻篇。他的罪愆及秘密都跟隨熊熊烈火化作一縷青煙。
在上世紀90年代的台灣,國防部海軍總部發生驚天動地的「尹清楓」命案,讓「來來豆漿店」一夕成為熱門景點。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凡涉及本案的關係人,無論國內外幾乎都死於非命,唯獨郭得以善終(享年73)。
殊不知,這是郭付出20+1年的青春歲月蹲苦牢換來的。然最諷刺的莫過於當年曾信誓旦旦,不惜「動搖國本都要辦」的三軍統帥陳水扁,卸任後立刻就因貪汙罪被關進牢房,但不過才關兩年就手抖腳瘸喊著要保外就醫,光憑這點陳大總統的Guts,遠不如「小小的」郭上校。
郭是海軍傳奇人物,曾獨佔新聞版面長達半年之久,熱度堪比2013年陸軍「洪仲丘案」。惟最令人莞爾的是當年把軍法喧染成「十惡不赦」的大律師顧立雄,竟然在11年後當上國防部長,且奉三軍統帥之命將當年必欲「除之而後快」的軍法,在一片詞窮、臉腫、氣虛下,親手注射一劑「強心針」讓軍法甦醒,歷史的迴旋鏢來的真是快。
回顧30年前的尹案,內幕如同推理懸疑劇般精采,法韓中三國之間的角力,連李登輝總統及郝柏村院長都身涉其中,讓本案的驚悚度及精采度破錶。如今,李總統及郝院長都已長眠在五指山,而郭力恆亦安息主懷,權利和金錢誰都沒能帶走,剩下的只有「名譽」二字,至於「功過」就留予後人說!
第一次見到國防軍監的神祕人物-「朝廷欽犯」
郭是我到國防監獄第一位約談的高階收容人,戒護隊官兵給他取了個外號—「朝廷欽犯」。他被單獨關在戒衛森嚴的特區內,完全與外界隔絕,區內有五個狹小的獨立套房,當年都還空著,所以郭等同關在「獨居房」(幾位中將還沒入監)。
郭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像電影《刺激1995》男主角安迪一樣,已不復當年的英挺帥氣,「監獄化」人格已經出現,仿如「鯊堡監獄」的圖書館老管理員一樣,早已習慣「體制化」的生活,對戒管人員畢恭畢敬,出獄後連上廁所都要報告,諷刺的是因無法適應外面自由生活而自殺。
老海軍皆知,郭是海官63年班第三名畢業,智商高達146,精通英法西語,儀表出眾思維縝密,口條清晰辯才無礙。畢業後仕途一帆風順,當過高級長官的行政官,因郭屬後勤官科缺乏指揮職歷練,傳說他如果不出事,海軍總司令位置是他的,我認為不太可能因為不符合經管(他兩位上將同學董翔龍、陳永康都是作戰體系)。至於某陸階上將說他會幹到國防部長,那就純屬「酒話」。
教堂與監獄最大的差異-教徒都自認有罪,而犯人則皆被冤枉
在軍監我與郭的互動僅限於約談(須錄影),剛開始是純屬公事,但隨著時間的累積就有私人情誼,尤其他談如何跟美軍談判的鬥智過程相當精采,因他早將《詹氏年鑑》相關重點植入大腦,讓與會的美海軍軍官既驚訝又佩服,而主持會議的海軍將領也對郭刮目相看,因為他可以同步進行精準的中英口譯,再加上他神來一筆的幽默。所以郭號稱海軍大才子,實乃公允之論。
我與郭晤談如倒吃甘蔗,用「博學多聞」來形容絕不為過,因為彼時我剛好考上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有許多學理與實際層面的差距想聽他的見解,否則以我的職務怎可能聽收容人侃侃而談?經多次交談後發現他對不只對貪污
,連性侵的心態都能分析到位,那時我已想到畢業論文的方向了。
與郭交談我一定把握一個原則-「從來不談案情」,因為當年連反情報總隊、刑偵組、美國首席催眠大師等人都沒問出個「毛」來,所以我從不曾有此妄念,只希望他刑滿平安出監。此期間,最莞爾的是某監獄長曾婉轉的告訴我,他擔心我會得「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郭給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並不多,較深刻者如:他最擔心掛念的是他正在北一女中的女兒;唯一嗜好就是讀書練原子筆書寫心得(中英各半);從不像其他人收容人抱怨自己是冤枉的、是被誤判的;他也不提過去曾被「刑求」的慘狀,更不會暗示想假釋等問題。漫長的鐵窗生涯把他磨練的更「謹小慎微」。
相處兩年後,直覺告訴我他似乎很認命,被關是「在劫難逃」。總之,從他的眼神我可以窺探出他曾受盡的苦楚,嘗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他身上背負太多的祕密,承受過非人的折磨與恐懼,但這是犯罪必須付出的代價。這種對自由的剝奪及尊嚴的貶抑,對階級愈高之人最是殘酷。若非郭有超強的意志力,其精神必早已崩潰。
「千金難買早知道,人生沒有後悔藥。」-國防監獄的標語
日昨的媒體以大篇幅報導:陸軍金防部前少將參謀長林承家(原名林帝志),將一台價值7990元的洗衣機偷運至台南家中,被依《貪汙治罪條例》判刑6年8月定讞。
對於這則新聞相信每位黃埔人心中都會有兩個感嘆,第一是以將軍位階之尊,怎會貪一台廉價的洗衣機;第二是林將軍服役超過30年,怎會不知貪污罪是重罪?是要剝奪頤養天年的終身俸。這種「身敗名裂」的代價是非常非常殘酷的,因為連家人都遭蒙羞,這種「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案例教育,怎麼就沒給黃埔人帶來教訓。
貪汙是「得不償失」的失智行為
記得郭力恆曾分析過一般貪汙的高官(上校以上),百分之九十都是利令智昏,趁職務之便倉促為之,沒有經過縝密的思考及周延計劃,是以破綻多,失敗率極高,結局多以身陷囹圄收場。例如前六軍團中將司令程oo;前軍備局少將處長張oo等,諸多案例不勝枚舉。
最後僅以郭在獄中悟出的惕勵銘言作為結語:
大哲學家(犯罪學實證派大師)培根(Francis Bacon),把財富稱之為「德能的行李」,巨大的財富並沒有什麼真實的用處,它只有一種用處-施眾,其餘的全不過是幻想而已。
我常想,郭如果沒有誤入歧途,將其聰明才智貢獻在海軍武器採購上,那前途絕對是光明燦爛。可惜!歷史不容假設,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跟後果。祝福郭力恆學長一路好走!
作者:廖念漢
現任:黃埔基金會顧問
曾任:陸軍官校名將研究老師
海巡署專聘講師
國防部軍事監獄政戰主任
學歷: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