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官44期畢業50周年憶懷
虞義輝 圖/文
2025年,母校在紛擾動盪的世界變局中,走過了101個年頭,算算時日,我們也離校50年了,50這個數字,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歷史長河裡,它只是飄過一絲雪花的瞬間;然在我輩人生中,是從“弱冠”到了“古稀”,是從凌雲之志的颯爽青年,到了日暮西垂的耄耋老人。今逢母校慶生,老友們觸鬚碰遇,總有著數不盡的歡趣舊事,也有著道不完的愁勞鮮事。遲暮之年,回踩這片土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眼前的林林總總,仍是那麼的熟悉,剎時間,半百陳事湧上了心頭,還原了年少時的感覺。
為了迎接畢業50周年回母校的特別意義與活動,從江文會長我們就開始準備,分別從靜態活動與動態活動兩個方面著手,靜態方面包括出版【陸軍官校44期畢業50周年紀念冊】及【陸軍官校44期裝甲兵畢業50周年群雄誌】兩本深具我期代表性的巨作,內容將每一位同學從畢業分發到部隊,如何在部隊帶兵練兵,辛苦奮鬥,一路走過坎坷的歲月,到好不容易成家立業,再到退伍後辛苦謀職,至今兩鬢斑白、垂垂老矣 ! 讓人讀後感慨萬千,不甚唏噓 ! 也忠實的記錄了我們這一代人在大時代變遷轉換過程中,一個職業軍人或說小人物是如何從戒嚴時期走向解嚴,又從民主開放走向兩黨政治,到今天民進黨執政的真實故事。
在動態方面,包括籌備金門之旅的暖身活動,製作統一美麗大方的期服、期帽及規畫今年50周年的返校一系列活動。劉會長志傑、沈秘書長孟訥及全體理監事們從一年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並積極展開各項活動。2024年6月,我期配合母校百年活動展開金門之旅的暖身先行,讓同學大嫂們先感受與重溫昔日的情誼,金門的深度懷舊之旅在金防部與金門縣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秘書長的周詳規畫下,大夥不但收穫滿滿,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為來年返回母校的活動打下了札實的根基。
製作期服、期帽更是費盡心思,如何設計一套既能代表我期畢業50周年具有特色的服飾,又能穿著舒適,且不會留於俗套,確實讓人絞盡腦汁,在博採眾議,分項研商,不斷修正後,終於經過理監事會最後決議並與廠商討論後定案,雖不能盡如每位同學的心意,但已是一套大多數同學都認為相當完美大方且具有代表性的服飾。
最重要也是最後的壓軸就是50周年當天返校的活動,在秘書長沈孟訥不斷與官校承辦人協調聯繫之下,終於敲定一切細節,萬事俱備,就等待著6月16日這天的到來,同學大嫂們滿心期待,準備踏上睽違已久的母校 !
校慶當天我們一行搭著遊覽車,經過基本安檢後走進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園。依稀記得,莊嚴如昔的“拱形校門”,是我輩從“筆桿”到“槍桿”的啟蒙點,也是身背著黃埔包,立馬趕赴戰場的起跑線;“匍匐爬行”大操場的對角線,是從“文青書生”進階“赳赳武夫”的交心場所,每寸草皮上都留著我們驚心濺淚的斗粒汗水;清風肅穆的“司令台”,遭風打雨殘,仍屹立不搖的站在操場前沿。
台前那塊方寸灰地,隱然浮現著“假日打鳥”的腳印陳跡,那可是曾經不少同學的“童趣”;正對面的“校史館”,仍以直挺挺地高聳立著,在碧草如茵的襯托下,一俯一仰,有著一如既往的恢宏氣勢;向東望去,一個新的圖騰出現了,“中正堂”,中西合璧的絕妙設計,立馬成了醒目的“校標”,這棟於民國78年完工的中正堂是參考南京中央陸軍官校校區大禮堂及圖書館外觀整合而成,別具有時代意義。這也是一個時代的政治標誌,承載了創建民國的血淚記憶,涵育了革命軍脈的傳承,以及鐵血榮光的斑斑史蹟。
校慶典禮的帷幕於九點半準時揭開,一幅行兵佈陣的隆盛威儀呈現在眼前,軍樂隊簡單的變化隊形,最終停格在司令台前,首先亮相的是“旗隊”,在陽光的照射下,颯颯校旗迎著朝暉,揚著風勢湧動不止,一塊塊蓄勢待發的“煌煌方陣”,氣勢如虹。誰也不能想像,50年前,就在這兒,我們也曾經歷過這人生的壯美,情懷的弘毅。面對如此的景致,難以不感歎著韶華的流逝和往事的滄桑。
時間節拍是那麼的緊湊,才剛回神過來,軍樂隊已響起了“校歌”的前奏曲,觀禮台上年邁的學長和校閱場上年輕的學弟一起都聽到了;“怒潮澎湃,黨旗飛舞”,“老校友們”滄桑沙啞的氣格聲調,和“軍校生們”激昂高亢的嘹亮韻律,一起在豪情濃郁的空氣中交織、疊加,這是龍吟與虎嘯的對峙,一陣陣冰火激盪的耾耾回響;也是力拔山河氣蓋世,歷史時空的壯麗對話。
“黃埔校歌” 是吾輩軍旅中最強勁的韌帶,會場就像是一個磁場,一極是老校友,一極是在校生,“老新”兩極的心靈羅盤,正在盤桓落錯的相互感應,併發出激壯熱火的磁力,久久不能平熄。
畢業50年神聖而隆重的日子就在這校歌聲中畫下了句點,同學們這一年多來的積極準備、殷殷期盼到此時此刻,無限感慨 ! 心中默默祈禱,母校能持續壯大,10年後的今天,我們將再度踏上這塊校園重溫往日的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