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黃埔百年》—陸軍官校四時期校門
陸軍官校新聞官 張原愷
歷經百般險阻,國父孫中山先生於辛亥革命成功後,創建了中華民國,開啟中國現代史的新紀元。民國初期外有帝國主義侵擾,內有軍閥割據自雄,國父孫中山先生有感於革命經歷挫折之原因,在於「只有革命黨人的犧牲與奮鬥,而沒有革命軍的奮鬥」。於是孫中山先生於民國12年(1923年)指派蔣中正先生赴蘇俄考察,於是年12月返國寫成遊俄報告書,蔣中正先生建議:「為求國家強勝,必先統一中國;要統一中國,必先消滅軍閥;要消滅軍閥,必先建立軍隊;要建立軍隊,必先創立軍校」,無健全的革命幹部不足以建軍,孫中山先生因而決議創建軍官學校,建立革命武力,培養革命青年,成為將來革命軍之骨幹,擔負革命之重任,國民革命才能澈底成功。
民國13年(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創建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先生為首任校長。黃埔軍校成立後,歷經東征、北伐、剿共、抗日、戡亂及保臺等重大戰役,不僅是國家培育軍事幹部之搖籃, 更為國家的安定與建設做出極大貢獻,開啟了保國衛民的神聖使命。
孫中山先生於民國13年(1924年)1月24日以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名義,指派蔣中正先生為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是年5月2日選定本校校址於廣州黃埔島(原廣東陸軍學校及黃埔海軍學校舊址,又稱長洲島),並以蔣中正先生為首任校長,定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世人習稱為「黃埔軍校」。
民國15年(1926年)1月19日,陸軍軍官學校更銜為「中央軍事政府學校」。16年(1927年)3月23日,國民革命軍光復南京。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校長蔣中正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強調「南京為總理親自指定的都城;在歷史上,亦為中華民族求獨立自由而屢次建立的都城,邦國之基,自是永奠」。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南京建校。11月5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7年(1928年)3月6日,舉行開學典禮。5月,原黃埔本校易名為「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負預科訓練之責,專職司入伍生教育。
陸軍官校自民國27年(1938年)11月西遷成都,至38年(1949年)12月因戡亂戰事失利,校務中斷,歷時11年,教育方針以軍事學術及步兵戰鬥為主,加強兵種協同作戰之黃埔時期校門訓練,集結合剿匪、抗戰經驗,配合現代教育方法,務求教學之徹底。 此階段畢業10期,育成革命幹部29433人,抗戰八年中,我軍英勇奮戰,雖日本戰敗,然共產黨假抗戰之名,而收壯大自己之事實,趁機擴大叛亂,由東北到華北,乃至全面竊據大陸,蔣中正先生多次親臨前線指揮,勉勵全體師生,繼承黃埔精神、刻苦耐勞、臥薪嘗膽、消滅共黨、挽救國家。
為重建革命精神及反共復國奠基、積極培養軍事骨幹,陸軍官校遂於民國39年 (1950年)10月1日於鳳山復校,蔣中正總統任命羅友倫中將為復校後首任校長,並以原第四軍官訓練班之人員、設備為基礎,改編為學員總隊,另招考第二十四期學生,成立學生總隊,該期學生於40年(1951年)4月開學,民國42年(1953年)6月16日畢業,訓期概約二年,期間課程區分「精神教育」、「軍事訓練」、「科學教育」、「體能訓練」四個期程施訓。